西南联大

预告 | 纪录片《西南联大》播出安排

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她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纪录片《西南联大》将以历史风云中的几组共生关系,即清华、北大、南开;象牙之塔与战乱中国;学术、教育与战争;师生与抗战;联大与云南,来展现

纪录片 南开 联大 西南联大 西南联合大学 2025-09-02 15:11  6

能源报国 挺膺担当 | 暑期社会实践特辑(第七期)

踏入盘山烈士陵园,我们的脚步不由放轻。苍松静立,墓碑无声,却仿佛有一种力量叩击心灵。在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褪色的棉鞋、锈蚀的独轮车静静陈列。它们不说话,却让我们听见了历史的回响。我们触摸着展柜,仿佛也触碰到那个年代的温度——艰难,却充满信仰。

社会实践 能源 社会 西南联大 仙人洞村 2025-08-30 08:01  5

“AI+继续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注入新动能

八十多年前,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的昆明以“刚毅坚卓”精神铸就了教育奇迹;近日,来自全国的教育同仁相聚春城,在2025(第七届)高校继续教育实践创新交流会上,共探数智时代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次会议以“数智驱动•重塑未来:AI赋能继续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凝

教育 李志民 西南联大 超星 中国远程教育 2025-08-29 17:04  5

“西南联大名师课”丛书:一座“纸上的学术殿堂”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在昆明简陋的茅草校舍里,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惊人的奇迹。西南联大——这所存续8年的临时大学,不仅是一所战时学校,更是一座在困厄战火中崛起的学术殿堂,曾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精神圣地。就是这所特殊学府,孕育出2位诺贝尔奖得主

学术 名师 西南联大 殿堂 任继愈 2025-08-28 12:17  7

蒙自走来闻一多

1938年,山河破碎,战火纷飞,华北已放不稳一张书桌。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组成西南联大,从长沙辗转昆明,因校舍不足,蒙自以其独特的宁静与包容,接纳了文、法学院的师生。于是,蒙自海关、哥胪士洋行、周家宅院等,一时间书声琅琅,不时还传出慷慨激昂的抗战歌声。

联大 冯友兰 西南联大 闻一多 蒙自 2025-08-24 19:20  5

丁珊珊 郭昱岑: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的日常景观——以西南联大师生在昆明的电影活动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抗战时期,迁至昆明的西南联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昆明电影业走向现代化。西南联大的到来对大后方一隅的昆明的文化生态形成了多方面影响与改造。当地电影院在国民政府与进步学生关于“五四周”纪念活动的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此事件也充分彰显了西南联大民主、团结的精神

昆明 西南联大 抗战时期 郭昱 西南联大师生 2025-08-16 01:12  6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烽火征程——南湖弦歌映山河

1938年的滇南春日,南湖碧波荡漾,岸边的红砖墙下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从华北烽火中跋涉而来,长衫染尘,目光如炬。这群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将蒙自的海关旧址、洋行宅院作为课堂,让这座边城响起了与民族命运共振的读书声。

南湖 西南联大 蒙自 蒙自分校 西南联大蒙自 2025-08-07 13:15  7

钱锺书:人谓我狂,不知我狷

世间有一种人外表温软,内心则十分强悍,钱锺书即是一例。钱锺书字默存,据说,是因为他小时候口无遮拦,常得罪人,为此父亲钱基博特地为他改字“默存”,告诫他缄默无言,存念于心。钱锺书表面看是一个谦虚、温和的人,其实骨子里有着传统士人的那种倔强与狂狷。

西南联大 陈寅恪 钱基博 吴宓 钱锺书 2025-06-11 09:48  12

《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丨在碎钻般的光芒里 体察文明的传承

好书评选是“书香昆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中最具影响力与关注度的内容之一,也是目前云南唯一的大型好书评选活动。第13届“书香昆明”好书评选“云南十大好书”名单于2025年4月23日揭晓,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上榜。

西南联大 书信 碎钻 靛花 西南联大书信 2025-06-10 16:56  11

早安春城丨注意!西南联大博物馆临时闭馆1天,时间→

随着雨季来临,云南进入专属吃菌季,连绵雨水催生出的各种野生菌被端上人们的餐桌,在普洱市澜沧县 ,各种菌类汇聚一席,人们以煮、炒、舂、包烧等方式制作“全菌宴”。大红菌煮鸡、炒见手青、舂马屁泡、干巴菌炒饭等十余道野生菌美食,浓缩山野至鲜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博物馆 春城 西南联大 早安春城 西南联大博物馆 2025-06-10 08:40  14

西南联大《岳南<南渡北归>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星空中,西南联合大学的“南渡”历程堪称最璀璨的篇章。岳南《南渡北归》以史诗笔法聚焦这一历史现场,将昆明城垣下的学术薪火、滇池之畔的文化坚守,以及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轨迹熔铸为宏阔叙事。本文从地理坐标、人物谱系、精神脉络三个维度,解析这部作品

历史 西南联大 国史大纲 南渡北归 岳南 2025-06-05 00:08  14

名家笔下的民国“高考”

国际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在语言学、文学、史学、佛学等领域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他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回顾了自己参加“高考”的情形。1930年,季羡林从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毕业,因为高中三年的六次考试他每次都考第一名,“心中不禁‘狂’了起来”,到了北平只报考了北大和清华两

民国 高考 西南联大 何兆武 许渊冲 2025-06-03 09:19  12

抗战时期,昆明的降雨真是充沛啊!一个月有半月在下雨

1944年9月11日,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在日记中感慨说,“近数日来午前后必有雨,似犹雨季未完,颇补月前之干燥也”。他的这段简短看似平淡无奇的日记很有意思,因为梅校长工作繁忙,日记都很简单,但是他居然专门记录了这段昆明下雨的文字,在今天看来显得很珍贵。

昆明 西南联大 郑天挺 抗战时期 昆明的雨 2025-05-30 06:39  18

云南原创话剧《联大往事》在清华圆满收官 致敬西南联大精神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5月27日晚,云南原创话剧《联大往事》走进西南联大创办校之一的清华大学,于新清华学堂完成“三校巡演”的收官演出。近2000名观众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舞台光影间回溯波澜壮阔的联大岁月,感悟

清华 联大 话剧 西南联大 联大往事 2025-05-28 11:43  11

真实:舆论战场上的生死线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浓烟尚未散尽,《纽约时报》记者西德尼·沙利特冒死潜入瓦胡岛。当他将日军俯冲轰炸机的照片刊登在头版时,美国舆论瞬间沸腾——正是这些真实影像,彻底扭转了孤立主义思潮,为太平洋战争的全面动员奠定了基础。这个历史瞬间揭示了舆论战的铁律:真

生死线 西南联大 战地记者 沙利特 曾昭抡 2025-05-26 06:05  11